
2017年4月18日,身患晚期癌症的冯细安蜷缩在病床上,眼巴巴望着病房门口,等待着父亲的到来,他还不知道,父母已双双跳河自尽。
父母走了,推倒了冯细安与死神之间那堵薄薄的墙,仅仅一个月之后,他也抱憾离世。
有人说冯细安的父母自私、冷漠,就算儿子不在了,起码还有孙子,何不帮媳妇把孙子抚养成人……
其实,父母一直深爱着冯细安。
1991年,冯细安出生在湖南浏阳古港一个贫苦的农家,父母给他取名“细安”,是希望他这个“细伢子”能一生平安。
可天不遂人愿,冯细安自打出生之后,就三天两头感冒发烧,父母成天担惊受怕,为他操碎了心。
为了让冯细安能有个好的身体,父母把肉、鱼都紧着他吃;父母常常两年才会买件新衣服,却从不让他缺衣少穿;为了让他生活得更好,母亲经常加班(鞭炮厂),父亲一人种着几十亩地,比老牛还要疲累。
再苦再累,只要一看见冯细安,父母就立马变得精神抖擞。
渐渐地,冯细安长大了,可以帮着父母下地干活了。但父母从不让他下地,只是叮嘱他好好学习,将来能出人头地。
父母对冯细安太过娇惯,邻居们看在眼里,担忧在心,因为骄儿往往不孝。
事实证明,邻居们多虑了,冯细安非但没被惯坏,反倒十分心疼父母,读书尤其争气,成绩一直名列前茅。
上大学后,冯细安年年获得奖学金,减轻父母的负担,也让父母脸上有了光。
毕业后,冯细安留在了省城长沙,成为一家顶级设计公司的设计师,月入过万。他工作兢兢业业,勤勤恳恳,深得领导赏识,几次升职加薪。
一年后,在父母的操持下,冯细安和女友(大学同学)走进了婚姻的殿堂,并于次年生下一个大胖小子。
母亲抱着孙子,像抱着颗星星,泪水吧嗒吧嗒往下掉,父亲也在一旁泪光闪闪。
冯细安弯下腰,轻轻揽过母亲的肩膀说:“大喜日子怎么还哭了,以后有儿孙一起孝顺你们,咱家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。”母亲慌忙擦拭泪水,父亲也赶快按揉眼睛,都点头笑了。
一次,冯细安告诉父母说自己准备换套大点的房子,到时把父母接到城里养老。母亲笑得比牡丹花还要美丽,父亲更是破天荒拿出尘封已久的二胡,拉起了“东方红,太阳升……”
然而,寒霜单打独根草,白浪偏冲逆水舟。
2017年3月,冯细安突感身体不适,走路稍快一点就会咳喘不停,呼吸困难。他以为是感冒,就买了感冒药和消炎药吃。哪知10多天过去了,他的咳嗽日益加重,呼吸越来越困难,气色是一天比一天差。妻子慌了神,强行拉他去了医院。
检查结果是,冯细安得了晚期胸膜肿瘤。
晚期胸膜肿瘤,意味着老天直接给冯细安判了死刑,这堪比晴天霹雳,他懵了:自己才26岁,儿子还只有两岁,还没来得及为父母养老送终,自己就要先离开了?不甘、不舍、无奈、绝望,在他心里汇成了悲伤的河水。
冯细安无法接受这一残酷的事实,更不忍心把这一挖心挖肺的坏消息告诉父母。但在妻子的一再劝说下,还是给父亲打了电话。
父亲沉默几秒后,说道:“就算倾家荡产,也要治好你的病。”
冯细安放下电话,父亲字字砸在心口,他蹲在地上大哭。
为了核实检查结果,父亲带他去了长沙某医院。
结果一模一样,冯细安当即住进了医院。
在接下来的20多天里,父亲日夜陪伴着冯细安。父亲本身患有高血压、高血脂等病,还要照顾自己,冯细安深感自责。
每每此时,父亲都会安慰他说:“没事,会好的。”
“好”,于冯细安而言,是个最奢侈的字眼,他的肺部被肿瘤紧紧包裹,疼得死去活来,曾连续一个星期没有睡觉,生不如死。
父亲为了转移冯细安的注意力,缓解他的疼痛,每天都在网上搜索一些心灵鸡汤念给他听,为他加油打气。
鸡汤养人,但终究止不了疼,加上化疗后吐得翻江倒海,冯细安度秒如年。
父亲一走就是几天,母亲在家惴惴不安,几次打电话向冯细安询问病情,他都敷衍母亲说“是小病,住几天院就好了。”
知儿莫若母,儿子说话明显底气不足,她预感大事不妙。
很快,这种不好的预感就被父亲证实。
一次,父亲回家换洗衣服,不小心把冯细安的诊断书放在了桌子上。
母亲赶紧拿在手上仔细看,当看见“癌症”两个字时,心碎成沙。
她迫切想见到儿子,于是坐车去了医院。
病房里,母亲佯装不知,依旧平静地和冯细安说话,并鼓励他好好养病。离开时,她体谅儿媳太过劳累,把一岁的孙子带回了家。
夜半,母亲紧紧把孙子搂在怀里,轻轻抚摸他神似冯细安的脸庞,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,心在呐喊:老天,你就不能保佑一下我的孩子吗?一个走了,又一个走了,这一个又要走了,事不过三啊……
原来,母亲曾有过两个孩子,第一个孩子一岁多时因病离世,第二个孩子都三岁多了,又因为意外离开,连续两次痛彻心扉,使得她不敢再提生孩子三个字,也不能听到别人家孩子的笑声或者哭声,一旦遇见别人家孩子,就立马闪躲在一旁,她差点疯了。
后来,随着时间的推移,在父亲的耐心开导下,母亲的情绪逐渐好转。
终于,母亲鼓起勇气,经过十月怀胎,生下了冯细安。
夫妻俩把冯细安视若珍宝,生怕他有个什么闪失,他要是打个喷嚏都能惊吓上老半天。
如今,冯细安有了好的工作,也结婚生子了,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,可他又要离开了。想起前两次失去孩子的痛苦,母亲的头摇得像风扇,喃喃地说:“儿子,你死了,我也不活了。”
2017年4月18日,母亲把孙子托付给嫂子看管,去医院看望冯细安,当听到病友说恶性肿瘤都医治不好时,她全线崩溃了。
临走时,母亲贴着窗户玻璃看了冯细安好久,好久……
下午一点多,母亲回到家里拿了把镰刀,就直奔嫂子家。她感谢嫂子帮忙照看孙子,说自己上山去砍点木柴就回来。嫂子信以为真,答应了她。
可是,母亲并没有上山,而是径直去了山下的池塘,她心里早有打算。
池塘边,母亲放下镰刀,最后一次拨通父亲的电话,声音沙哑:“项链和钱都放在xx柜子里,你好好照顾儿子。”说完就挂断了电话。
紧接着,母亲又打电话给自己的弟弟,也说了同样的话。
随后,她把手机放在镰刀旁边,然后神情坚毅地走向深水区,水很快没过了头顶,她解脱了。
与此同时,父亲察觉出了母亲的异样,担心母亲会想不开,赶紧给嫂子打电话,让嫂子帮忙去寻找母亲。回头又不停地给母亲打电话。
池塘边,手机声嘶力竭地叫喊着,可母亲早已魂归天国,把满腔的痛苦稀释在了水里。
嫂子久等冯细安母亲不回,心里也是七上八下,接到冯细安父亲的电话,她飞快跑去冯细安家,却看到铁将军一把,火速喊人上山去寻找。
山上,一行人遍寻不着,只得下山。
下山时,有人看见冯细安母亲放在塘边的镰刀和手机,再放眼望去,她已静静躺在水面上。
担心冯细安父亲承受不了这一打击,大哥打电话给他时,只说了句“赶紧回家”。
冯细安父亲心里一紧,猜到妻子一定是想不开做了傻事,但人大概还活着,他急匆匆往回赶。
刚进村,冯细安父亲就听见村民们在议论纷纷,从村民们的嘴里,他确认妻子死了,万念俱灰,于是关掉手机,往池塘方向走去。
池塘边,冯细安父亲先是脱下外套,再掏出户口本和两百多元钱放在地上,然后踢了拖鞋,扔了外套,毅然决然走下池塘……
亲戚们左等右等不见冯细安父亲回来,都四下寻找,再一次找到了池塘边,赫然看见冯细安父亲的外套躺在地上,估计他八成是凶多吉少了。
没看见冯细安父亲的人,亲属们赶快打了救援电话。直到凌晨一点,冯细安父亲才被打捞上来。
短短4个小时之内,冯细安父母先后离世,村里炸开了锅,很多人发了朋友圈,消息不胫而走,媒体纷纷出动。
妻子害怕冯细安知道父母去世的消息后情绪崩溃,对身体不利,就和同病房的人商量好三天不开电视。同时,她几分钟就帮冯细安刷一次朋友圈,甚至借故拿走他的手机。
父亲没再露面,母亲也不给自己打电话,妻子闪烁其词,冯细安预感到父母出了事。
此后,每天早上一睁眼,冯细安就拿起手机给父母打电话,总是一个关机,一个无人接听,但他不愿放弃,依旧一个接一个打,甚至有一天打了20次,打累了,他就躺在病床上默默流泪。想父母急了,他就打电话给堂哥:“我只要听见父母的声音就行了。”
没办法,舅舅只好骗冯细安说父亲生病在住院,母亲在照顾父亲。当他问父母的电话为什么打不通时,舅舅又骗他说父亲的手机丢了,母亲的手机坏了。
冯细安半信半疑,于是趁妻子不在病房时,借表哥的手机看了一下朋友圈,却看到了父母先后跳河自尽的消息,他的天塌了……
父母没了,冯细安说什么也要去见父母最后一面。可妻子、医生、亲戚们都不答应,他语气坚定:“这是我作为儿子,能为他们做的最后一件事了,你们谁都不用劝我。”
劝不住,只好成全。
在此之前,亲戚们已瞒着冯细安把他父母火化了,他能见的,只有两个骨灰盒和两个相框,相框里的两个人,笑盈盈地看着自己。
“爸妈,你们怎么就走了啊,以后我回家,谁出来迎我啊,我去哪吃上妈烧的饭菜啊。”
冯细安一膝跪在地上,肩膀剧烈地抖动着,哭声小得连鸟儿听了也不惊。
突然,冯细安脸上一阵惨白,眼看就要晕倒,身旁的人及时扶起他,迅速送往了医院。
这一去,冯细安就再也没能活着出院,对父母疯狂的思念,加上病痛的肆意折磨,他的生命走到了尽头。
冯细安父母的相继离世,很快引爆网络,批评他们的声音不绝于耳。
“还有这样的父母。”
“夫妻俩太不负责任了,儿子还没咋的他们倒先走了。”
“为何不能好好养大孙子呢?”
我想说,未经他人苦,莫劝他人善。所有主动放弃生命的人,都是被痛苦压垮的人。
因为失去过孩子的父母,会格外珍视后面出生的孩子,更何况还是两次,父母是把对三个孩子的爱,全部倾注在了冯细安一个人身上,他们再也经不起一丁点的打击,决绝离去,情非得已。至少,在他们离开之前,冯细安还活着。
父母之爱比海深,即使有一天不爱了,那也一定是他们自己的心先干涸了。
参考资料:
1,17年湖南小伙患上绝症,父母4小时馁相继离世,1个月后他也“走”了
2.小儿子被查出肿瘤,不堪打击双双投湖自尽
3.湖南26岁小伙冯细安,患癌后父母4小时内跳河,自言:我该怎么活
4.湖南26岁小伙查出病症后,父母双双投河自尽,原因让人感动
5.痛失两子后,小儿子查出恶性肿瘤,父母不堪重负4小时内双双自尽
作者:枫蕊
编辑:丹尼尔李
